在价格超跌,以及供应偏紧阶段,价格下行调整空间,成本因素的制约性将凸现,比如2008年年底,以及本年度阶段。我们对于本年度的成本因素支撑,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其一,籽棉收购价格创历史新高(图5所示),能否最终决定皮棉价格年度持续高企;其二,本年度收购时节,再现中间商大量囤棉,是否呈现历年套保打压,价格暴跌格局。
图5:历年籽棉收购价及折皮棉收购成本价(1998-2009)对此,我们的看法如下:
其一,现货市场不排除受政策性调控阶段性攀升后调整,但预计每次调整空间都相对有限。今年籽棉收购成本达到了历史新高,普遍在3.5元/斤附近,由于棉籽价格上涨等,使皮棉成本有所降低,皮棉今年收购成本价平均预计在14300元/吨上下,国家保护纺企的政策,有可能呈现阶段性的调节棉价过快上涨步伐;其二,目前美棉进口到国内价格普遍维持在14700之上(滑准税在15200之上),且美棉价格未来易涨难跌,决定了未来依靠进口棉弥补国内短缺可能性存在,但价格平抑作用将大打折扣。而且,在2010年中国大量依赖进口棉市场之际,美棉价格到国内价格只会进一步上涨。其三,今年资源紧缺,有望是“真短缺”。唯一需要警惕的是,2010年春节过后,新疆棉运输瓶颈有望缓解,所引发的棉花市场阶段性调整。之后,市场仍将步入走升格局。其四,仓单压力远小于往年。包括预计未来可生成仓单量,以及新旧年度间过渡实行的仓单注销制度。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力求客观、公正,但文中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本公司及报告书写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此报告版权属于北京首创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创期货授权,任何个人、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更改、转载、传发及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