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 | 2006/07 | 2007/08 | 2008/09 | 2009/10 | 2009/10 | |
产量 | ||||||
中国 | 6,183 | 7,729 | 8,056 | 7,991 | 6,858 | 6,858 |
印度 | 4,148 | 4,746 | 5,225 | 4,921 | 5,280 | 5,182 |
美国 | 5,201 | 4,700 | 4,182 | 2,790 | 2,721 | 2,742 |
合计 | 25,407 | 26,552 | 26,107 | 23,401 | 22,370 | 22,365 |
消费 | ||||||
中国 | 9,798 | 10,886 | 11,213 | 9,798 | 10,070 | 10,179 |
合计 | 25,404 | 26,937 | 26,882 | 24,196 | 24,716 | 24,931 |
进口 | ||||||
中国 | 4,199 | 2,305 | 2,510 | 1,523 | 1,851 | 1,960 |
合计 | 9,747 | 8,286 | 8,490 | 6,588 | 7,222 | 7,377 |
出口 | ||||||
美国 | 3,821 | 2,833 | 2,973 | 2,891 | 2,286 | 2,395 |
印度 | 751 | 994 | 1,531 | 514 | 1,459 | 1,481 |
合计 | 9,710 | 8,114 | 8,376 | 6,581 | 7,217 | 7,376 |
期末库存 | ||||||
4,907 | 4,471 | 4,355 | 4,543 | 3,710 | 3,710 | |
印度 | 1,756 | 1,669 | 1,444 | 2,128 | 2,092 | 1,878 |
美国 | 1,321 | 2,064 | 2,187 | 1,380 | 1,067 | 980 |
合计 | 13,580 | 13,746 | 13,533 | 13,308 | 11,696 | 11,280 |
我们关于平衡表的解读,主要如下:
(一)中国国内:透支隐性库存,供不应求加大――量变有望引发质变1、对表观供需看法
从表观供需平衡来看,本年度中国棉花产量670万吨(预估),进口量195万吨(USDA12月份预测),抛储量预计170万吨(已经抛储两批合计110万吨,接下来年度最大抛储预计60万吨),合计年度可供资源量1035万吨,可以满足本年度中国棉花消费量(目前国际机构预估普遍在1000万吨左右)。不过,在上述预测背后,一些质变因素,以及阶段性供需、市场心态变化,有望对2010年上半年行情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2010年后半年,我们坚定认为,有望引发市场大幅走高的因素,可能不是对于2009/10年度中国产量的减少多少,而是对于上年度持续消耗市场隐性库存,从而改变困扰中国棉花市场的一个历史顽疾问题。
2、产量与库存谁将起主导?
关于产量的探讨,我们想重温一下2009年度以来的一些争论。年度之初,市场一度认为本年度产量可能由于单产提高,减幅下降,但8月份天气持续降雨及积温不足,引发单产、质量隐忧,市场开始调低中国棉花产量预期,从700万吨,最低调至670万吨附近(中国棉花协会),民间更是传出可能低于600万吨,并引发棉花价格飙升。11月下旬市场展开盘整,国家商讨出台政策,再次引发对产量的大讨论,12月中旬,农研中心预测产量可能至700万吨,国际机构对中国产量预期普遍在670-690万吨之间。综合来看,我们预计今年中国棉花产量有望围绕670万吨,上下20万吨区间内浮动,实质上和官方预期的700万吨差别不大。
关于上年度消耗市场隐性库存的问题,我们认为才是接下来影响年度后期中国棉花市场的重中之重。以往年度,尽管市场炒作资源偏紧,但总会由于企业一些隐性库存,仍能维持相对一段时期的纺纱之用,也造成了行情后期高涨过后的大幅回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并未真正呈现预期以及炒作的那种资源供应紧缺格局。但本年度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很大改变,原因主要如下:考虑08/09年度情况,产量780万吨、进口140万吨,收储270万吨,抛售150万吨,实际消耗棉仅800万吨(月均67万吨),考虑中国年度纺纱量2257.59万吨,按月均用棉量40%(极低的数据),纺纱用棉量也达到900万吨之上,100万吨何来?如果参考USDA12月份预测中国上年度消耗棉花近980万吨,更是多出80万吨的棉花资源消耗,想必,只能从企业一些历史上的隐性库存作为补充来解释。
3、结论
在本年度后期企业已经十分明晰的库存面前,一旦出现资源紧缺,参与各方势必抢夺国家抛售、进口棉资源,将是实实在在的影响行情价格走向。
(二)国际市场:全球期末库存大减,美棉缩减供应,印度棉能否替代一向是中国主要进口国的美国市场,本年度尽管产量与上年度持平(280万吨附近),但由于本年度预期出口量仍保持在240万吨附近,引发期末库存降至03/04年度以来的低位,国际棉花供需缺口也自上年度的80万吨急剧扩大至257万吨,虽然目前市场各方预期美国对国际(出口较上年度预期缩减50万吨)尤其是中国供应减少有望由印度棉(出口较去年预期有望增加97万吨)所弥补,但印度国内棉花出口政策的不确定性,加上国际棉花价格的定价权仍主要集中在美国市场,而每年春节后,中国大多企业开始在国际棉花市场上展开进口,2010年春节过后尤其加剧,国际基金炒作料主要围绕美棉出口装运进度以及中国的进口市场变化,都将进一步提振本年度后期的国际棉花价格。
从近期国际市场关注焦点来看,在截至12月16日的一周里,印度新棉上市量仅为20.4万吨,同比减少13.1%,为近几年同期的最低纪录,本年度截至当周,印度新棉上市量累计达到146.2万吨,同比减少40%,如果按照目前的上市进度测算,印度棉产量可能更接近于489.9万吨。更增加了2010年上半年国际棉市价格的不确定性。
(三)2010年种植面积预期,下半年行情关注焦点1、2010年美国棉花播种面积预期
美国棉花种植面积方面,我们可以比较ICE期棉和CBOT大豆价格对比走势(图2),大致可以看出明年美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一个变化方向。
图2:ICE期棉与CBOT大豆价格走势对比(1994-2009)2009年全年不足6%,美棉涨幅达到了56%,比价来看,2009年二者比价目前在13左右,而2008年二者比价维持17附近。且根据美国方面调查,2010年美国棉花播种面积恢复增加可能性较大,但增加播种面积的比例仍未可知,而且本年度美棉期末库存在上年度下降37%基础上,继续下滑29%,要想恢复至2007/08年度的水平,产量需增加120万吨左右,相当于播种面积增加30%之上,难度依然偏大,否则本年度期末库存大幅下降所引发的利多支撑将继续影响2010/11年度行情。
2、中国棉花播种面积预期
中国棉花种植面积方面,从表象来看,伴随今年收购价格创历史新高,农民相对其它粮食作物等的比较收益有所提高,但综合几个方面考虑,我们认为2010年种植面积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以下是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对比走势(图3:2009年为预测值):
图3: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及产量对比图首先,最新国家棉花监测系统发布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为7973.40万亩(531.56万公顷),较上年增加204.50万亩(13.63万公顷),增幅仅2.63%。其次,由于近年来国家对粮食补贴、政策性收储价格提高,华北尤其是河南棉区,很多改种粮食习惯已经养成,加上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很难凭一年收购价格提升,增加种植面积;再者,新疆近年来持续调整种植结构,总体播种面积处于下降过程。综合几个方面,我们认为2010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可能有所恢复,但突破8000万亩的难度较大,对于产量增幅,按照近年来单产86公斤/亩测算,产量增幅仅20吨左右。对2010年下半年行情相对有限。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力求客观、公正,但文中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本公司及报告书写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此报告版权属于北京首创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创期货授权,任何个人、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更改、转载、传发及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