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度截至2009年4月10日国家收储棉花达272万吨,棉花现货价格也由此走高,自最低10000元/吨之下,恢复至当时的13000元/吨附近。而在随后现货市场资源出现偏紧之下,国家更是展开大规模抛储,自2009年5月22日开始,至12月底,合计抛储量达到210万吨,其中包括上年度收储棉花164万吨。但反观棉花抛储价格,却出现持续走升(图4所示),现货价格从当时的13000下方附近大幅攀升15200左右,在此背景下,国家新年度以来连续三次召开棉花联席会议,商谈出台综合性调控措施,包括储备、进口配额增发、加快新疆棉出疆等。
图4:2009年棉花三批抛储日均价走势对比(2009.5.22-12.25)显然,此前国家单独推出的抛储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且引发抛储资源抢拍、现货价格、期货棉价格联袂走高,对后市抛储而言,笔者分析,目前国家储备棉资源大致在170万吨左右,且储备正常保有量需要满足一个月消费量(80万吨),国家剩下本年度可供抛储量不足100万吨,鉴于明年不确定性(价格大涨可能性存在,国家需要留足筹码),短期内大幅增加抛储的概率似乎不大。因此,从调控市场的目的出发,国家接下来在这方面可能做的是通过发布消息面,形成一定的心理预期来调控市场。包括类似“国家储备充足,价格上涨,国家将继续增加抛储”,通过官方半官方机构调增中国本年度棉花数据等,打消市场认为资源供应紧张、严重不足的矛盾。预计更多的起到心理威慑作用,实质效果有限。
2、配额增发与加大新疆棉出疆年底提前足额发放进口棉配额政策,目前来看,可谓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尽管可能引发国际期棉价格走高,进而倒逼国内棉价被动走高,但面对国内日益高涨的棉市,短期看增加供应以及预期,是不得已的选择。不过,就目前来看,除了上述两项政策之外,能够在短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无疑是不被市场看好的“加大新疆棉出疆”力度。一方面,短期增加内地流通棉花效果明显,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上迅速形成注册仓单,缓和期棉价格涨幅,值得密切关注。
3、结论从影响2010年行情走势来看,春节过后,将成为进口棉与新疆棉争夺内地市场的阶段,价格也将主要围绕此两方面展开。我们的看法是,在2009年已经实施的相关政策之后,预计国家后期可用调控储备资源量不足百万吨,新疆棉出疆运输也将受制于整体产量缩减,进口配额增发无疑是“双刃剑”,一定程度上可能调节市场过快上涨步伐,但总体难以扭转棉花价格的上升格局。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力求客观、公正,但文中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本公司及报告书写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此报告版权属于北京首创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创期货授权,任何个人、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更改、转载、传发及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