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行情回顾

一、国内糖价创下历史新高

图表50:郑商所白糖期货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文化财经 新湖期货研究所

08/09 榨季减产造成2009 年末供给紧张,2010 年初,郑糖指数迅速攀升至5870 点的高位,由于预计整个榨季供给将严重不足,国储糖开始进入连续抛储周期,政策调控明显。国储糖于1 月21 日进行09/10 榨季第三批拍卖,前期价格上涨过快积累了较多风险,于是连续出现大幅回落行情,最低时下探至5184 点。但此时国际糖价仍维持坚挺,基本面偏紧格局没有改变,于是郑糖期价有企稳回升的迹象,反弹最高位达到5789 点。

2 月,国际糖市连续传出增产预期,ICE 糖价开始持续下挫,受此影响郑糖期价也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下降通道,由于国际糖价持续回落,进口糖成本大幅下降,从而拉低了国内糖价。下跌行情一直持续至5 月中旬,期间还经历了一个月左右的横盘整理,5 月18日郑糖指数最低下探至4672 点,创下09 年11 月17 日之后的新低。但总体来看国内供需
基本面紧张程度要大大超过国际糖市,因此郑糖指数回落幅度仅为20%,远低于ICE 原糖市场超过50%的回调幅度。

进入5 月国内榨季基本结束,主产区陆续停榨,产量锁定为1073.8 万吨,较上一年度大幅下滑,减产接近170 万吨,这也是连续第二个榨季减产,尽管国储糖连续拍卖,但榨季内供给仍可能出现问题,且甘蔗种植期内天气情况一直较差,很可能导致10/11 年度产量也出现问题,于是郑糖期价又重新回到上升通道。

直到10 月初,郑糖指数一举突破年初5870 点的高点,并在10 月份单月上涨827 点,涨幅达14.55%。并于10 月15 日突破6239 的历史高点,随后接连创下新高。10 月份处于新榨季开始的第一个月,市场上陈糖已所剩无几,而南方甘蔗糖主产区还未开榨,新糖无法跟上,造成市场严重缺糖。本来09/10 榨季国内白糖就存在不小缺口,而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天气原因前期甘蔗春播较晚且南方在春季遭遇严重旱灾,甘蔗成熟期推迟导致延缓开榨的可能性增加,市场对未来供应极度担忧,至11 月9 日郑糖指数迅速推高至7447点,此时较5 月份的4672 点已上涨59.4%。

进入11 月,国内通胀预期强烈,10 月份公布的CPI 数据为4.4%,政府连续出台调控措施以平抑物价。从连续的国储拍卖,到增加期货市场保证金及手续费等,最后或直接采取价格干预手段。这使得过快上涨的糖价积累了较多风险。国际糖市11 月11 日和12 日连续大幅下挫,跌幅达20%。同时国内新榨季开启并将不断有新糖上市缓解供应紧张局面,在此影响下,郑糖指数连续两天以跌停报收。随后糖价企稳,并开始了一个月左右的震荡行情,震荡区间在6150-6600 之间。风险释放后政策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阶段,但长期来看新榨季仍存产需缺口,12 月中旬糖价突破震荡上沿,2011 年国内白糖价格中枢料将缓慢上移。由于榨季末期可能再度出现供应紧张,远期合约或将强于近月。

图表51:国内白糖现货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昆商糖网 新湖期货研究所

二、先抑后扬 国际糖市行情汹涌澎湃

图表52:ICE 原糖连续走势图
数据来源:富远行情 新湖期货研究所

2010 年国际原糖市场的行情显得更为波澜壮阔,但驱动因素较国内来说可能相对更简单。2009 年末ICE 原糖期价在全球糖市连续两个榨季减产的背景下,经历近三个月的横盘震荡之后走出一波迅速上涨行情,而10 年初这段行情仍在持续,直至2 月1 日达到30.4美分/磅的高点,创下近三十年来的历史新高。

2 月初糖价在达到30 年新高之后急转直下,这主要受到全球食糖市场多数产糖大国产量预期大幅上调的影响。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供需情况及预测,以及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前者是针对白糖的商品属性而后者则针对其金融属性。由于当时天气情况较好,利于食糖生产,市场对未来产量充满信心。随后3 月至4 月也是欧债危机爆发的
时间段,全球资本市场均处于恐慌与担忧中,进一步促成了糖市的下滑,糖价一度回落至14.58 美分/磅,较前期最高点30.4 美分/磅调整幅度超过50%。

5 月初开始,部分产糖国发生灾害天气,多家机构的全球产量预测开始下调,后期天气逐渐恶化,灾害天气频发,产量预期不断下调,而同时国际经济环境有所企稳,欧债危机似乎也即将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也造就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大牛市。直至11 月上旬,ICE原糖期价冲击33.38 美分/磅的30 年来高点,期间不仅炒作产量预期下调,同时伊斯兰开
斋节需求、亚洲国家补库需求、夏季消费高峰以及巴西港口运输不畅等因素都被轮番炒作。

11 月11 日和12 日,ICE 原糖期价在经历快速上涨之后遭遇印度可能大量出口等不稳定因素影响,两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到21%,可以称之为"历史性的下跌"。短期内快速上涨累积的巨大风险瞬间释放完毕。随后在可能迎来连续第三个产不足需的制糖年因素影响下,糖价再度发力,价格不断震荡回升,12 月中旬糖价已基本回归到大跌前的高价水平。

国际糖市仍存不稳定因素,但全球库存都处于偏低水平,诸多产糖大国中仅有印度大幅增产预期未变,但出口政策一直犹豫不决,且能够供应国际市场的食糖有限。后市国际糖价料将继续创出新高,多数时候处于小幅震荡攀升行情。

三、美元指数先扬后抑 与国际糖价维持高度负相关

图表53:美元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文化财经 新湖期货研究所

除食糖供需基本面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外,美元走势对于以美元定价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也较为重要。结合图表3 和4 中很明显可以看出,美元指数走势和国际糖价基本上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上半年糖价持续回落,同期美元指数却维持上升走势。而下半年糖价重新回到上升通道,此时美元指数开始步入下降趋势。由于国际原糖价格以美元
定价,当美元贬值时,糖作为大宗商品其价格也必然受到影响。美国两次量化宽松使得美元大幅增发,弱势美元政策对美国有利,若美元的政策导向一直维持现状,则长期来看美元将进一步贬值,这将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中枢同步上移。

 

 

免责条款: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Copyright © 99期货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以及链接
声明:本网站提供资讯、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