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2...
2022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环比...
2022年12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
广东多措并举助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稳产扩产
202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标准折算率折扣系数发...
2021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
农业农村部:今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
房子和金融要好,“内芯”要强2018年04月23日 09:23
  巩固全球化分工成果,让产业链移不走,树立我的“中国芯”等,都需要降低利息和房租等“租子”的成本。
  日前,工商银行宣布将个人房贷借款人最高年龄从65岁延至70岁,借款人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从不超过70岁提至不超过75年。
  工行负责人表示,此举是适应中国人口发展趋势,满足不同年龄段尤其是中年以上居民住房改善需求,减轻经济压力。确实,当老龄化遇上寿命长,生命周期上的重大经济决策都要推后了,比如延迟退休。买房这样的超大宗消费,也应该向发达国家靠拢了。特别是,“房住不炒”润物细无声地沁入并夯实房价预期,不用二十几岁刚入社会,就像打鸡血一样,不惜倾空家族箱底、集祖孙三代之积蓄购房,害人(承担杠杆、抑制消费)也害社会(楼市泡沫)。
  场外伺机的投资客们,眼睛锐利的像空中的秃鹰,政策上的任何蛛丝马迹,都要逐字解读背后用意。信息不是孤立的,串起来可看出趋势。前几日,央行定向降准,官方表态铿锵有力,降准瞄的是小微和实体。但不管如何,释放出“便宜”资金,对改善资金面是个好事情;另外,涉及100万亿资产的“资管新规”要被推迟执行,监管层对此并没有辟谣。由此推断,绷得相当紧的金融监管和“去杠杆”要微调了。至少,金融紧缩最紧张的时刻过去了。
  贸易战或超预期,GDP增长减速长达4年、去年首次转正的净出口,时隔一年或许又要掉头了,一季度已现端倪。考虑到不断下行的PPI(代表工业利润),扣除房地产后惨淡的固定资产投资,扣除涨价后增速创2003年以来新低的消费,货币层面一味紧缩,不断拉高的融资成本、走低的社融,无论对扶持小微、基建托底,维持风险紧平衡,都不明智。G20央行行长会议上,易纲指出贸易战给金融市场和资本流动带来不确定。因此,货币政策逆风适调。
  工行调整房贷政策,或是面上的一个点,即尽量挖掘有效需求,让房地产这个庞然大物保持体量,不要让需求端的“三驾马车”形成“下滑共振”。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只增长了3.1%,按照自2016年4月以来增速每个月下滑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就要负增长了。进一步,滞后商品房销售6-12个月的开发投资,预计在四季度也要突破近两年竭力维持的8%左右的向下支撑线了。这样看,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在逻辑上是讲得通的。
  松货币的同时,信用是紧的,即贷款投放受严格控制,即通过MPA(宏观审慎)、堵塞表外、货币对接信用(像此次降准对接银行偿还到期MLF)、地方债券“专项化”(指定用途)等等,防范资金流入楼市、政府融资平台等。毕竟,资金给了商业银行,去向监管是个大难题。
  巩固全球化分工成果,让产业链移不走,树立我的“中国芯”等,都要降低利息和房租等“租子”的成本。近期紧缩地方债务、加紧调控楼市,看来管理层思路清晰。因此,保持房地产体量,就是要夯实城镇化,让新市民、农村和小镇冗余人口尽快扎根城市,这既是结构性人口红利,又是创新源泉,更是嗷嗷待哺的内需。2017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42.3%,达到发达国家的70%,还有4.2亿人口变身份,这可是美国和日本人口的总和啊!有这样的内需,还怕什么?户籍门槛坚冰已破,农民工和新市民是有效需求,“从租到售”是有效需求,满足改善住房的美好生活是有效需求,以“好金融”夯实“好房子和好服务”,满足需求、减轻压力、融入城市、体面生活,就有强大的内需和产业链,也有强大的“内芯”。
来源:证券时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 广告服务 | 软件下载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99期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以及链接
声明:本网站提供资讯、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沪ICP备05058359号